本文章由中公教师网提供:
第一章 教育观
考试知识点总结
1.理解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。
2.学会在婴幼儿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渠道和办法。
3.理解婴幼儿教育作为生活进步的奠基教育的重要程度及其特征,可以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剖析和评判教育现象。
重点提示
1、素质教育
1999年6月13日,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,国务院颁布了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《决定》)。
该《决定》的颁布标志着国内教育正在历程着以推行"素质教育"为核心的第三次革新。它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,以培养学生的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,目的是造就"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"的进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1.素质教育的定义
教育部(原国家教委)《关于目前积极推进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若干建议》中对素质教育作出了明确讲解:"素质教育是以提升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。它是依据《教育法》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,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进步的需要,以面向全体学生、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,以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、能力、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、活泼、主动地进步为基本特点的教育。"
2.素质教育的目的
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》指出:"推进素质教育,要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将来,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大思想修养的统一,坚持学习书本常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,坚持达成自己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,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。"《中国教育改革和进步纲要》也提出中小学要由"应试教育"转向提升国民素质的轨道。"提升国民素质"是素质教育的总目的。
3.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
(1)素质教育不止是传播专业常识和技能,它更看重对人的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,尤其是文化素质,由于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,对人的生活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备决定性有哪些用途。
(2)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做人。由于好的素质可以把外部获得的常识、技能内化、升华为人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。
(3)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掌握存活、掌握关心、掌握共事、掌握明辨各种是非。
(4)素质教育强调人的革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。